English

重大的决策 成功的实践

——国家计委负责人谈三年来国债投资的成效(上)
2001-01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1998年,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,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中央决定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,增发长期建设国债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近3年来,国债投资成效显著,成为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关键因素。日前,国家计委负责人就3年来国债投资安排和使用效果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
问: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3年来国债投资安排、使用的情况。

答: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,1998年我国发行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投资,定向用于加快农林水利、交通、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、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、中央直属储备粮库、经济适用住房六个方面的建设。1999年、2000年又分别发行1100亿元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,在继续安排在建国债项目的同时,增加安排了重点行业技术改造、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、环保与生态建设、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,长期建设国债的安排使用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,拉动经济增长,促进结构调整,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优先用于在建项目,重点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,避免出现新的重复建设,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三年来,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,总投资规模24000亿元。到2000年底,累计完成投资15100亿元,占项目总投资的63%。

问:国家投入的这么多国债资金产生了哪些积极效果?

答:国债投资成果显著,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1998年以来,累计发行3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,国债项目直接带动地方、部门、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7500亿元,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。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.5个百分点,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,2000年带动1.7个百分点左右。

二是集中力量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办成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。在国债资金支持下,对大江大河大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。3年来,全国共完成堤防加固16369公里,完成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25个,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5座,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共完成安全区建设22个。还支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500万亩,支持了在长江沿岸实施平垸行洪、退田还湖、移民建镇工程。

加快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。1998年以来是我国公路、铁路、民航建设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。公路建设,共新增通车里程约17.4万公里,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0230公里,使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0万公里、高速公路达到1.5万公里。铁路建设,到2000年底,建成投产16个项目,新线长度2070公里,复线里程586公里。对于西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南疆铁路投产使用,京九南段复线2000年底开通,株六复线工程预计到年底可部分投产使用。机场改造与建设,到2000年底,有南昌、长沙、迪庆、银川、兰州、乌鲁木齐、包头、重庆、阿勒泰、库车、西宁等24个机场建成投产。水路运输建设,西江航运二期工程、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和湘江航运二期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营,长江口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于2000年7月试通航,广州港出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于2000年12月试通航。

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状况。到2000年底,第一批500亿斤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基本建成。2000年开始建设的第二批200亿斤粮库,大部分项目已完成仓房主体工程。这将极大地缓解粮食仓容长期紧张的矛盾,明显提高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,保障中央粮改政策的顺利实施。

三是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,促进了产业升级。利用国债资金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、高科技产业化、装备国产化项目,有力地配合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。通过对880个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,调动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,增强了银行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的信心和贷款力度,启动了一批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,安排了一批可大量替代进口、扩大出口的项目,也有力地配合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。截至目前,85%以上的国债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,部分项目已竣工投产,大部分项目将在2001年底前建成。重点支持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,新材料专项、信息网络专项和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均已取得较大进展。到2000年底,建成投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68项。已研制出高清晰度电视试播系统和接收机,并在国庆50周年庆典上试播成功。稀土材料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8%提高到70%以上。

四是促进了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优化,推动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。在安排国债投资时,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,2000年以来,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。1—11月,中部和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增长14.6%和18.5%,比东部高8.9和12.8个百分点。

五是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,促进了可持续发展。2000年底,建成“三河三湖”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44个,形成日污水处理能力330万吨。生态建设步伐加快,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进展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5.9万公顷、森林抚育226万公顷、封山育林350万公顷、飞播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8万公顷,近6000万公顷的天然林资源和工程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和恢复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24万公顷、封山育林119万公顷、飞播8万公顷。

六是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,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。在国债投资的带动下,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,到2000年底,竣工投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56个。这些项目的建成,将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887万吨,日污水处理能力824万吨,日垃圾处理能力31317吨,日燃气供气能力708万立方米,供排水及煤气管网1585公里,新增城市道路长度1308公里,桥梁21座,供热面积8694万平方米。

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。到2000年底,农网建设与改造竣工的县(区、市)累计1000个左右。农村电价明显降低,农民到户的生活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.1到0.3元。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,1999年农村用电量增长9.47%,明显高于全社会6.54%的水平。

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。共安排教学、实验、科研等基础设施项目694个,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,使1999年和2000年高等学校共扩大招生150万人。加快了“村村通”广播电视工程,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、传播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,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